專家介紹
周翔
主任醫師 腎病內科主任、大內科主任。
大學本科,1998年畢業于重慶醫科大學。萬達開腎病??坡撁嗣貢L、常務委員,達州市腎病專委會副主任委員、達州市中西結合腎病專委會常務委員、達州市腎病質控中心專家組成員、達州市醫療事故鑒定專家、達川區腎病質控中心主任、達川區人民醫院十大知名專家。曾在重慶西南醫院進修腎病中心及血透,并多次參加北京協和醫院,解放軍總醫院及華西醫院腎病及內科疑難病診治學習班。在國家級、省級醫學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。從事臨床工作20余年,擅長急慢性腎衰竭、腎病綜合征、腎小球腎炎及糖尿病腎病、高血壓腎病、痛風性腎病等疾病診治,對血液凈化、腹膜透析及血管通路的建立、經皮腎活檢、腎囊腫穿刺等??萍夹g有豐富的臨床經驗。
腎病內科
【診療范圍】
腎病內科診治范圍包括:各種原因導致急慢性腎功能衰竭(尿毒癥)、原發性腎小球腎炎、腎病綜合征、腎盂腎炎、尿路感染、腎小管酸中毒、遺傳性腎病及糖尿病腎病、高血壓腎病、高尿酸相關性腎病、肥胖相關性腎病、狼瘡性腎病等繼發性腎??;不明原因蛋白尿及血尿;類風濕關節炎,系統紅斑狼瘡、強制性脊柱炎、痛風性關節炎、燥綜合征等風濕免疫性疾??;各種毒物的急慢性中毒。
【專業技術】
成熟開展血液透析、血液濾過、血漿置換、CRRT、血液灌流,免疫吸附等血液凈化技術;腹膜透析置管術、經皮腎活檢、腎囊腫穿刺、血透用人工動靜脈內瘺術,超聲下及DSA下動靜脈內瘺狹窄擴張術、取栓術、深靜脈置管術、拔管術、關節腔局部注射治療等。
一起關注這些疾病
慢性腎臟病
慢性腎臟病(CKD)定義: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(腎臟損害病史大于3個月),包括腎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損傷、血液或尿液成分異常,及影像學檢查異常,或不明原因GFR下降(<60ml/min·1.73m2)超過3個月,即為 CKD。
慢性腎臟病(CKD)病因:主要有原發性腎小球腎炎、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、糖尿病腎病、繼發性腎小球腎炎、腎小管間質病變(慢性腎盂腎炎、慢性尿酸性腎病、梗阻性腎病、藥物性腎病等)、缺血性腎病、遺傳性腎病(多囊腎、遺傳性腎炎)等。慢性腎臟病(CKD)的易患因素主要有:年齡(如老年)、CKD家族史(包括遺傳性和非遺傳性腎病》、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肥胖-代謝綜合征、高蛋白飲食、高血脂癥、高尿酸血癥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泌尿系感染或全身感染、肝炎病毒(如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)感染、泌尿系結石、尿道梗阻、泌尿系或全身腫瘤、應用腎臟毒性藥物史、心血管病、貧血、吸煙、出身時低體重等。其他危險因素有環境污染、經濟水平低、教育水平低等。
慢性腎臟病(CKD)臨床表現:1.消化系統:是最早、最常見癥狀。主要有食欲不振,惡心,嘔吐,腹脹,口腔異味,消化道炎癥、潰瘍或出血;2.心血管系統:是腎衰最常見的死因。主要有:高血壓、心功能衰竭、心包炎、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鈣化;3.神經、肌肉系統:早期疲乏、失眠、注意力不集中;隨著病情的進展有反應冷漠、驚厥、幻覺、嗜睡、昏迷、精神異常、周圍神經病變等;4.腎性骨?。鹤园l性骨折、骨酸痛、行走不便等;5.呼吸系統:酸中毒時呼吸深而長,尿毒癥性支氣管炎、肺炎、胸膜炎等;6.皮膚癥狀:瘙癢、尿素霜沉積、尿毒癥面容;7.內分泌失調;10.貧血、白細胞減少;11.并發嚴重感染。
慢性腎臟病(CKD)治療:1. 延緩慢性腎功能不全發生和進展:原發病治療;控制血壓;低蛋白飲食;糾正慢性腎衰竭急劇加重因素(血容量不足、嚴重感染、毒素腎損害、泌尿道梗阻、惡性高血壓)。定期查尿常規及腎功能,有異常腎病??齐S訪管理很重要。2. 慢性腎衰竭合并癥治療:維持水、電解質平衡,糾正代謝性酸中毒;心血管疾病防治(控制血壓、血糖、血脂,避免容量過度負荷,糾正不良生活習慣);糾正腎性貧血;防治腎性骨??;3. 當慢性腎臟病進展至終末期腎臟病時因積極性腎臟替代治療,包括血液透析、腹膜透析和腎移植。
類風濕關節炎
類風濕關節炎(RA)是一種以侵蝕性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自身免疫病,可發生于任何年齡。
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,基本病理表現為滑膜炎、血管翳形成,并逐漸出現關節軟骨和骨破壞,最終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,可并發肺部疾病、心血管疾病、惡性腫瘤及抑郁癥等。
臨床表現:1. 關節受累的表現:(1)持續性關節炎:壓痛、腫脹及活動受限;(2)小關節受累為主:尤其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多見;(3)對稱性、多關節受累;(4)關節明顯晨僵(>1h);(5)破壞性關節炎:關節畸形,功能喪失及殘疾;(6)關節周圍組織受累:肌腱、腱鞘及滑囊均可受累;(7)骨丟失和骨質疏松。2. 關節外表現:心臟病、肺病、血管炎、脾腫大、粒細胞減少等。3. Felty綜合征:指除有典型的類風濕關節炎臨床表現外,還伴有脾大和白細胞計數減少。4. 緩解性血清陰性、對稱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腫綜合征(RS3PE)。5. 幼年型關節炎。
診斷:2010年ACR/EULAR診斷標準:6分及以上診斷RA
治療:1.一般性治療:休息,急性期制動,恢復期關節功能鍛煉,心理康復治療。2.藥物治療:類風濕關節炎的常用藥物:非甾體抗炎藥(NSAIDs,如雙氯芬酸鈉、塞來昔布等)、糖皮質激素、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物(DMARDs)、生物制劑等。類風濕關節炎(RA)患者一經確診,應盡早開始使用傳統合成的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物(DMARDs)進行治療。推薦首選甲氨蝶呤單用。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時,考慮單用來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,仍未達標者,建議聯合用藥或改用生物制劑。3. 外科療法:滑膜切除術、人工關節置換術等。
預后:多數RA患者病程遷延,我國RA患者在病程1~5年、5~10年、10~15年及≥15年的致殘率分別為18.6%、43.5%、48.1%、61.3%。影響預后的因素:①疾病的自然病程規律;②治療的早晚和治療方案的合理性。
腎病內科團隊介紹
來源:達州市達川區人民醫院
評論 1
TT75452 2023-08-07
周老師還是那么瘦